空间信息
           
名称:巴南区兴吉景观石经营部
电话: 18996081445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重庆花木世界A区21号
服务:雅安石,波浪花景观石,
网址:http://cqxjjgs.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试论儒家思想在中国赏石文化中的决定作用
2019-03-31 阅读:102
赏石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中国的赏石与西方的赏石不仅分属不同的地域,也分属不同的文化,因此,西方赏石崇尚科学价值,中国赏石崇尚人文审美。中国的赏石文化受道家、儒家、释家思想的影响至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已深深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因此,我们的赏石文化活动自然留有儒家思想的烙印。
2013年9月,我们组织了一次“长江石儒家文化专题邀请展”,远赴山东曲阜,在“2013国际孔文化节”上展出,取得了较好的展出效果,得到了参加世界儒学大会的学者与山东地方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被认为是赏石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的成功尝试。这样组织专题把观赏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进行展出,仅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儒家思想对中国赏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更加广泛深刻,其中的典型表现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天人合一”在中国赏文化中的决定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赏石文化的基本特征。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起源春秋,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孔子在《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此,“天人合一”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占有根本地位,并以此成为东西方哲学思想特征的分野,自然渗透在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的中国赏石文化之中。
 
“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与石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天人相通,天人一体,赏石活动就是人与石的自然对话,人性与石品相击相和“与天地参矣”的“天人感应”。通过对石头的自然神奇形态的欣赏,推演奇石形成经历,去感悟自然大道、感悟人生真谛,产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照,是中国的赏石文化传统。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石头,由赏石者解读、立意、命题赋予它的文化内涵,二者合而为一,构成观赏石的价值。这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赏石审美方式,早在一千多年前先贤们的赏石诗文中就有具体反映。白居易的《咏双石》诗,把“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的丑石,赋予它的生命,看作“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的挚友。苏东坡的许多咏石诗中,都体了人石交融的赏石审美情致。
 
人们面对一方观赏石,寄予主观情感,依其自然造型、或自然图纹,结合人文背景,赋予它最贴切的主题内涵,在现代的赏石活动中更是成为主流。对待人文气息浓厚的造型类象形石、人物题材画面石、风景题材画面石等石头时表现尤为突出:观赏石的自然形态越精彩、越契合人文意味,赋予的主题内涵越深刻、越贴切,受到的公认度越高,具有的精神文化价值越高,反映出来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这种赏石观念成为中国赏石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东方赏石文化的特有现象。
 
例(图1)长江油画石《故园秋色》,天然形成一幅略带俯视的乡村画面。透视感的构图,丰富的色彩,似一片金秋山庄意境。当欣赏这枚石头时,从构图元素的排列联想到白墙红瓦、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房屋,联想到林木掩映的秋山红树,产生走得进去的实景感觉。从那密而不乱的色块质感,联想到油画家的高超笔触,进而联想到风景油画,联想到故乡的景致,因而题名为《故园秋色》。在这一系列赏石活动过程中,为什么会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欣赏天然的石头?为什么不以石头的地质属性、形成年代的科学价值为取向,而以天然奇石的自然审美价值为取向?都是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不自觉赏石行为,是長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东方赏石文化。
 
 
二,“君子比德于玉”,对观赏石的质感赏玩理念的影响
 
中国赏石文化的大概念,包括传承久远的玉文化。《礼记.聘义》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儒家思想把人生修养的道德准则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赋予自然物质的玉石以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丰富文化內涵。“君子比德于玉”,追求玉石温润而泽的君子涵养品质,因此确立了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形成中国特有的玉文化现象。“温润而泽”的君子之风,是中国玉文化的精髓。爱玉佩玉成为中国历史久远的文化传统,在国人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间接影响着人们的天然观赏石审美心理。
以人格比德形成的玉文化,对现代赏石的影响,是在观赏石中广泛融入了“玉”概念。把石质“玉化”作为欣赏追求目标,大量以“玉”作为石种命名,如黄龙玉、唐河彩玉、大化彩玉、树化玉等等。甚至于在鉴赏造型石、画面石时,也常以石质的“玉化”程度作为优劣评判。以质地、皮色的玉质感作为主要审美欣赏或把玩的石种更不在少数。针对这类以质地为观赏点的石种,人们提出了赏“皮”的概念,都是追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质感效果。近年,玉文化在赏石领域渐有被商业曲解为”珠宝气”的泛滥倾向,以致于在一些商业说词中凡石谈玉化,对许多有欠温润的石种,人们不惜抹上大量油脂,以求改善其质感效果,抬高身价。“玉”概念对当前赏石活动的影响达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当然,这不是儒家思想与玉文化本身的问题。
 
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景观石赏玩理念的影响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形成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儒家学说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性也可反映出人的品德。
儒家思想以“德”为基础,“仁”为核心,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儒家思想以自然山水比附人格的哲学思辩,把厚重不移的山当作人们崇拜的“仁者”形象,用周流不滞的水引发人的哲理情思,启迪人的智慧,从喜欢流动的水去感悟通达事理。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深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儒家思想的比德山水观对中国的赏石文化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立体的型石种类较多,表现自然山水的景观石,简单沉静的禅石,似雕塑艺术的造型石,再现物体的形象石等,人们唯独把立体景观石视为中国赏石的正宗,是儒家思想在赏石文化中的又一体现。立体景观石的形态各异,有峰石、岭石、避雨石、段石、瀑布石、岛礁石等不同类别,赏玩方法上又分独立山子,水盘、砂盘置景,庭园置景等,赏玩理念都是以再现自然山水的微缩景观来欣赏。在山型相石取舍上,遵循一整套针对山水景观石的三面相石法,十分重视山的厚重、走势、向背、呼应等审美要求。立体山水景观石在不同种类观赏石中赏玩历史最悠久,赏玩理念最为成熟,其本质上渗透着儒家“比德仁者”山水观的哲学思想。例如台湾詹增祥先生典藏的名石《玉柱凌霄》(见{积素凝华}P12),巍峨的奇峰敦厚而庄重,就蕴含着儒家推重的“仁者”气象。
 
2,近年来以長江石为代表有崛起之势的天然图纹石,山水景观画面成为最受喜爱的题材。立体的山水景观石多为单体,难以展现壮阔山川的宏大气势,山水风景画面石可以容纳的空间更宽广,能够表现出立体景观石上所见不到的“江山如画”的大场面,能够表现山水景观中人文景物、与花木人物等生机气息,体现山的“仁者”包容宽厚。天然画面石中有三山五岳,有江河湖海,更接近中国画对山水的丰富多样性表现。在山水画面石的赏玩风格上,更多追求一种山水精神,表现人们心中之景,多是壮阔雄浑的气象,深深蕴含着儒家比附人格的山水哲学观念,而不是像西方油画那样自然写真。例如(图2)这枚《莽莽昆仑》,莽莽苍苍有大岳排空的气势,峭拔千仞无欲而刚,雄浑宽厚包容万物,一副大写意画家笔下的山岳“仁者”气质。
需要指出的是,道家与释家对山水景观石的赏玩影响也很大。与儒家追求的雄浑壮阔、宽厚包容的山水精神不同,道家的出世思想追求简淡空灵、飘渺幽玄的仙境山水,释家的观禅彻悟追求简单素净、枯淡静寂的禅境山水。
 
波浪花景观石 雅安石也是值得购买和收藏的景观石!
TOP  【 关闭窗口 】 【 返回